關於保護
page mounted: 2/1/08 page last updated: 1/2/2009
術語
保護學科相關術語有時可能出現混淆。這種情況特別出現在區分保存(preservation)和保護(conservation)兩者時,原因主要基於這樣一個事實,有些語言使用這兩個詞來表達相同的意思。在一些國家,區分保護人員(conservator)和修復人員(restorer)只是語義學的任務,而在另一些國家,保護員這一職業相當於英語國家所謂的監護管理員(curator)。以下是國際認可的保護團體所採用的一系列與保護主題相關的定義。
- 保護:這項專業致力於為未來保存文化財產。保護行為包括檢查、記錄檔案、處理和預防性保護,並通過研究和教育來支持。
- 保存:保護文化財產的途徑包括減少化學和物理方面的退化和損害以及防止內容信息的丟失。保存的首要目標是延長文化財產的存在期限。(出自《保護術語釋義》, ,美國保護研究所(AIC)網頁。)
- 預防性保護:涉及減緩文化財產的衰退和損壞,通過執行如下手段和程序來實現:適當的環境條件;對存儲、展覽、包裝、運輸和使用採取的處理和維護程序;綜合性有害物管理;緊急情況的準備和應對以及重定格式/複製。預防性保護是一個進行時過程,貫穿文化財產終生,不因干預性保護的開展而結束。
- 修復:處理程序是指將文化財產恢復到一個已知或假定的狀態,通常通過添加非原始材料的方式來實現。(出自《保護術語釋義》, ,美國保護研究所(AIC)網頁。)
一項修復程序的基本原則不一定非得是延長文化財產的壽命。修復處理的唯一目的很可能是改善物件的美學外觀,即使這種干預因為直接出現不良徵兆而未被證明是恰當的行為,或者干預沒有對物件的狀況提供真實有效的改進。 - 干預性保護:在化學和/或物理特性方面對文化財產進行謹慎的改造,旨在延長文物的壽命。處理可能包括穩定和/或修復。
標準和規範
IDP關於中亞材料保存的目標總結如下:
- 穩定並延長衰退和易碎材料的壽命期限,過程中盡可能將干預降至最低。
- 使用符合當前學科發展的安全和被認可的技術;在可能的情況下,將現代技術與亞洲傳統方法和材料相結合。
- 幫助傳播衆所周知和公認的保護職業道德規範,使成員在亞洲材料保護方面達成一致並且規範化。
- 尋求保護亞洲材料的新途徑。
- 制定有關保護、修復和檔案記錄的共同標準。
- 分享保護領域專家的專門技術和信息,包括保護人員、學者和材料科學家。
- 通過會議、出版物、開放日、研討會和在綫資源的形式,提供IDP保護人員已開展工作的相關信息。
要想獲得更多有關保護規範的信息以及流覽保護專業實行的主要規範,參見“保護鏈接”。
檔案
保護檔案是文物文本和影像信息的系統收集,包括受過任何形式的保護或修復干預的文物。保護檔可視為與人類醫學記錄相類似的資料。檔的內容和範圍由每個單獨的機構決定。
在一個現代化的機構裏,有效的保護檔案方案同有效的保護和修復方案一樣重要:它應當成為任何此類方案的固有內容。
為什麼要記錄檔案?
許多保護人員可能深有體會,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就是缺乏歷史信息,即有關以往看護過程中對文物所作干預的信息。缺乏記錄意味著更多的時間必須花在拼湊已知信息方面,這通常需要求助於同事,借助他們的記憶,回顧對特定物件或藏品可能已經做過的處理。
維護一個不斷更新的保護檔案系統的主要原因總結如下:
- 為將來的處理工作提供檔案記錄,包括記錄技術和材料。
- 為未來的保護人員提供嚮導,使其在瞭解以往處理行為和失敗欠缺的基礎上作出決定。
- 為未來的處理節省時間和資源。
- 為已經開展的測試和調研保存記錄。
- 如果過去的研究樣品仍可使用,將來的研究就可免去收集樣本這一步驟。
- 為監護管理員、歷史學家和研究員提供有關文物或藏品歷史的材料信息。
- 在可能的情況下,為預處理提供材料證據。
- 為將來的調查等行為提供大量信息。
- 在有必要申請賠償的情況下,保留完整的檔可用於保險目的。